余秋雨书籍观后感

文化屋 人气:2.67W

第一次读余秋雨的散文是在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听得最多的是他的《文化苦旅》,里面的第一篇《道士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可找见证明。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这座塔在余秋雨的笔下被写的具体而生动,特别是最后一句,让这苍凉的画面竟然有了悲壮的诗意。通篇这样带着苍凉意境的描写,让我有浓厚的兴趣去了解这篇散文,我为敦煌的卷卷经书流落国外感到痛心,为中国当时内忧外患而无力保护自己民族瑰宝的境况感到无奈,在这同时,我看到作家余秋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烈的人文情怀。我觉得他的写作风格非常符合我的胃口,但那时候总是心气浮躁,很少静下心来去阅读,这本书挑着读了几篇后便不了了之了。后来看到因为在学习世界地理的时候,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兴趣,《千年一叹》这本书让我跟随作者在千年之交的时候对世界上其他文明的“前世今生”有了许多了解。

余秋雨书籍观后感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公里行程中的经历。在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厚重的语言,细腻的描写,优美的意境,展现了作者眼中的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旅途的思考与对比中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伤痕累累的耶路撒冷,神秘的埃及,人口爆炸的印度。在作者笔下,我看到的城市不同于以前孤陋寡闻里的样子,作者通过大量的描写和引经据典,将千里之外人们的生活展现在读者眼前,虽然时间上,距离两千年已经过去十几年之久,但是这些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的文字依然值得去阅读。接下来,我将从文章中节选三段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