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学六年级北师大版语文课本讲课资料。

文化屋 人气:8.49K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评:以上标题似可不必,用了此标题,

求小学六年级北师大版语文课本讲课资料。

反而与下面的内容显得有些不十分统一,因为下面的内容,

除说了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外,还有文章的出处和中心等。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

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
评:这里先介绍教材出处
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
接着述说教材的主要内容、中心、结构和重点
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全文以“忆——盼—

—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1)采用倒叙的手法:(2)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
然后分析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

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

本篇课文是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
再说所授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篇课文。
说教材是说课最基础的内容,以上李华老师说教材的部分,

内容全面系统、理解正确、到位,

显示了说课者理解教材的深刻性和透彻性,也为下面科学、

合理地处理教材奠定了重要基础。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评:这里的教学目标已无必要重现,完全可以省略。
1.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9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无端、稀奇、如许”

等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

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评价说课者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此处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全面,并能联系教材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
(三)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继续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第16自然段。
评:教学的重、难点定得准,是教材、教学的客观反映,

说课时如能结合说说确定重、难点的理由和依据,当有更好的效果。
评:从理论上讲,说教材不但要说出教材的主要内容、中心、

特色和重、难点以外,还应概括说说教材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将作为教学的中心详讲或再作进一步的发挥,

哪一部分内容将简略处理,以及这样做的理由,

这里大概也是出于说课时间偏短的限制,略去了。不过从总体上讲,

以上说教材的这部分还是相当不错的。
二、说教学设想(学法与教法渗透在每一教学环节中)
评:什么是教学设想?教学设想指的即是怎样教的计划。

在分析完教材,说了教材的内容、特点及重点、难点以后,

转入说怎样教的计划,是顺理成章的,

至于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是可以的,

而问题是即使不在教材分析后,

不把教法和学法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在说完教学过程以后,

也还需要再概括地点一点。但这里的说课,未能这样,

这就使得说课中的说理成分有些被削弱了。
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

揭示了阅读教学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为此,

我在摸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使教路、学路、

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

最佳境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评:李老师这一块内容,显然是在向听者介绍自己将如何处理教材,

以及为什么这样处理的理论依据和这样处理的作用。观点明确,

理由充足,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因为没有说“怎样处理”

的具体内容。如“合理设计教学程序”,那么,

具体的教学程序是什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

又是一个怎么样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法?

所以有些空洞了。好一点的做法是谈及这部分内容时,举若干例子,

还可以用“至于具体的怎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请大家注意我的课堂教学,在此因时间关系,暂不展开”

的话作个弥补性的交代。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课伊始,

我就采用边看图,

边配乐介绍的方法把学生带入神奇而美丽的月下看瓜的情景。

导情入境,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
评:一般说来,从这里开始,说课者应使用教学语言为主,

需直接而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间接介绍教学活动,可以这样说:“

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课一开课,

我就让学生边看课文挂图,边听我的配乐介绍:

这是一个幽静的夜晚,一轮金黄的圆月……(详见教案)。

我这样处理,有情有景,

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

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评:这个教学环节与教案中的不符,教案中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

简介作者及出处”。说课应与课堂教学相统一,

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大的教学链,更应该一致。
初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从“我”与闰土之间是什么关系入手,

抓住“他们只仅仅相处了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为什么三十年了,

闰土留给‘我’的印象还是那样深刻”为疑点,

引发学生捕捉文章的中心句,抓住中心。
评:对照教案,这里还有“按要求自由读课文”和“检查自学情况”

两个教学过程没有说,这似乎不妥,因为第一,

它使说课与课堂教学变得不统一;第二,如果没有了这个环节,

那么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点又如何去落实?

切勿以为只要课堂教学中有,说课时就可说可不说,

要清楚严格意义上的说课评价是就说课评说课,

而不是根据课堂教学来评说课。
(三)紧扣中心,重点探究,读中悟情。
评:从这里开始,

这份说课稿中的教学过程与教案中的教学过程就有较大差异了。

这就牵涉到如何认识教案与说课稿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对上课前说的课来说,教案是说课的基础、凭借和原始材料。

其中的教学过程,虽然不要求一一照搬,但原则上应当一致,

这是由“说课与课堂教学相统一”和“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为实际服务”的说课基本要求决定的。如果不顾及这条要求,

就会割裂说课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削弱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响说课对于改进课堂教学的实际意义,所以,

对说课稿与教案不统一的现象,拟引起重视、(

李华老师说课稿中的教学过程与教案中的教学过程,

有些仅是叙述方式的不同,所以,还不是大问题。

这里只是为了借此展开来说说这个问题,所以多说了几句。)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句话既是文章的内容的枢钮,

又是“我”情感的枢钮,教学中,我把它作为突破口,

引导学生探幽览胜,渐入佳境,

这部分的教学我是分两个层面展开的:
1.抓中心句,以读为本,学习四件稀奇事,体会人物特点。
找出中心句后,我从“稀奇”一词入手,让学生速读课文,

归纳四件稀奇事,再理出哪一件事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接着围绕“这件事件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

去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品析词句,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

这样从具体到概括再回到具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评:阐明“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和作用,简洁、概括,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后,我让学生运用学法,举一反三,学习其它三件稀奇事,

体会人物特点。
再具体说“怎样教”
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体现了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

的教学思想。
评:这一段述说“怎样教”的途径、方法、手段,接着陈述“

怎样教”,最后再说明这样教的好处和理论根据,说得清楚、明白、

具体,符合说课的思路和说课的逻辑性要求。
2.紧扣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
学习了四件稀奇事后,学生对闰土的人物特点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

但对“我”与闰土之间的感情却没有深入的体会。为此,

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带着赞美、

钦佩、向往的感情反复读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

营造情感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与“我”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

课将尽而情真浓”的境界。
评:这一段,注重学情的分析,并从学情出发,组织课堂教学,

将说学情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实现了认识与实践的结合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总之,“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

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遵循作者构思之路,

还要遵循学生的思维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高效率。
评:李老师的这份说课稿,很有特色,行文结构严谨,

语言表述简洁流畅,说课有观点、有理论,教学实践也比较具体,

要不是说课时间限制(也只有6分钟),如果能把板书、

练习等一些基本内容再补充进去,理论开掘再深一些的话,

这份说课稿就会更精彩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