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优秀教学设计两篇大纲

文化屋 人气:2.84W

  《清塘荷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清塘荷韵》优秀教学设计两篇

1、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理解、品赏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对人生的参悟

3、运用三读法和问题法引导阅读

 教学重点:

荷之韵的品味

  教学难点:

文中蕴含的理趣(佛理)的品赏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二、 导入新课

看到荷花,我们马上会想起一些古代咏荷的名句。比如说……荷花呀,不仅古人喜欢,今人也喜欢。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两篇咏荷的文章,可谓“双峰对峙,二荷并举”。一篇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篇是季羡林的《清塘荷韵》。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去品味他笔下的荷韵。

  三、 解读文本

明确用三读法。点一下哪三读,怎么读(一读 感知:指向整体 文体 思路 内容;二读 理解:指向局部 关键词 关键句;三读 品赏 指向文章的深层意蕴)

(一)一读 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大致内容,这是阅读的第一个环节。感知

学生回答……

明确:1~2 希望池塘里有荷花 3~8 荷的生长过程

9~11由荷而得到的感悟 12祝福“季荷”

过渡:经过刚才的初读,我们已初步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大致内容。下面我们开始对文章的具体段落,进行理解性阅读,这是阅读的第二个环节。

(二)板书: 理解

昨天,我们同学在预习课文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呀,我选择了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1、如何理解周一良先生所赐的“季荷”二字?(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能抓住关键词提问)你已经作了哪些思考?

坚韧

荷 勃发/爆发 季羡林

个性

季荷

思路点拨:荷是季羡林种的,而且他非常爱荷。“ 荷”是怎样的?(这“趣”在荷身上有哪些体现?)季羡林又是怎样的(结合手头的资料)?两者是契合的。所以称之为“季荷”。相机读第6节,第8节。

过渡:难道仅仅是荷花和季羡林的身上有这些特点吗? ( 一切生命都有。)齐读这句话。这是有着特殊经历的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啊。

这种由一个具体的物象来说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是什么手法呢?板书:托物言志。他托的是什么物呢?荷

那么,从内容上看,我们对文章的解读能不能就到此为止呢? 为什么?

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意识到了这一点。……等同学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电脑展示)

第9节中“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这句话中的“池花对影落”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境界?

还有……等同学提出:第10节好像与全文内容脱节,是否可以删去?

这些问题实际上已经指向了文章的深层意蕴。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入阅读流程的第三个环节了。

(三)板书: 品赏

同学们积极思考的热情也感染了我。我发现你们提的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围绕第9小节的一个词语的。能把它找出来吗?(参悟)由这个词语,我们是不是可以问一个问题串起对整个第二大部分的品赏呢?

学生问……

明确:试分析第9到第11节是怎样围绕“参悟”二字而展开的。

请每组讨论一节,先自由朗读相关段落,再整组讨论,然后我请同学到讲台上谈谈你们的看法。

“池花对影落”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

思路点拨:“落”字意味着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句吗?结合语境,关注这句话在本小节的作用(概括上面描述的景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结合作者的情况谈境界:……(淡然面对生死)

“合为一”意味着什么? ……(超然面对真幻)

请女生齐读第8小节,我们都来领悟这种境界

现在有请第二组的代表

( 第10节好像与全文内容脱节,能否删去? )

引导:这一节写了什么?(小猫入水戏月)运用什么手法(衬托作者爱荷)

与上文的关系(小猫分不清真幻,没有参悟透)

教师小结,过渡:这一节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怎么能删去呢?相机请男生齐读第10节。

第三组的代表在哪里?

第四组可能已经等得着急了,现在就轮到你们了,谁来说呢?

点拨:雪莱的原意(比喻严酷的现实和美好的希望),“冬天”和“春天”在文中分别指什么?(天气变寒,荷花翠妆褪尽,满池残荷,继而消逝得无影无踪;荷叶嫩绿,亭亭如盖,迎风弄姿)结合作者作者的有关情况说说(人生的迟暮之年;没有颓废忧伤,能平静的面对一切,在他看来,生死也好,真幻也好,都要看得淡一些,不必较真。该走的自然会走,该来的必定会来。正因如此,他对未来对生活充满着希望,相信自己会迎来人生的春天)

…… 这就是一位智者对人生的参悟啊。

板书:参悟

总结:正因为他参悟了人生,所以当风雨来临时,他能平静的面对,也就表现出坚韧、勃发、与众不同的精神。因为他相信该走的一定会走的,该来的也必然会来的。现在我们回头来看看题目“清塘荷韵”中的“荷韵”其实就是一个字,这个字也就在题目中。“清”

板书:清韵

而这种清韵仅仅体现在荷身上吗,其实题目中的另一个字也体现了“清”

的特点。就剩下一个字了“塘” 板书:塘

过渡:这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耄耋老人对人生的大彻大悟,而作为风华正茂的学生,你从中汲取到了哪些精神养料呢?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同学学会了如何对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只讨论了同学们提出的部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好,比如,文末“我为我的季荷祝福”中的“季荷”与第8节提到的“季荷”含义一样吗?这些就请课后研究,合作解决。而就课文的解读而言,我们经历了一个“感知、理解、品赏”的阅读过程。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们获得了景的享受,情的陶冶,理的启迪。我们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家的内心世界,也走进了我们自己的现实生活。

四、布置作业

作为文人精神的一种寄托,荷花承载了丰富的意蕴。请同学们试着去探究中国的“荷文化”。

探究性学习课题:开在中国文化里的“荷”。可以从历史、民俗、典故、传说、风景、文学、宗教、艺术……角度去展开研究。

  《清塘荷韵》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 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 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1、 品味荷之韵

2、 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清塘荷韵》教学设计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教法:

阅读——讨论——体悟

 教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大家说一说人们为什么喜爱荷花 ?你读过哪些写荷花的诗文?

教师提示: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如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即喜爱初露水面的清纯的小荷,也喜爱热烈火红的盛开的荷花。周敦颐的《爱莲说》 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 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荷花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莲荷的什么故事

学生讨论归纳概括

明确:恋荷——种荷——盼荷——护荷——赞荷——名荷——赏荷——祝荷

2、找出表现作者情感起伏变化的语句

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情绪的起伏

“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

“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块心病。”

“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小结:与《荷塘月色》相比虽然同为写景抒情的散文,但《清塘荷韵》并不重在写外在的景,而重在写荷花内在的韵致,文中作者情绪的起伏更值得我们去玩味,体验…...

 三、体悟荷之韵

1、 师提示: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翼和怜爱跃入了红湖,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从此老人的心为之牵绊,随之起伏,为什么呢?他对荷情有何钟?荷之韵究竟何在?

生答:生命力……

2、 找出写荷这种生命力的语段,集体朗读

师提示:我们很难想象,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是怎样暗暗积蓄着力量,是怎样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美丽,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槃。同学们能对对寂寞沼泽中的莲子或跃出水面的盛开的荷花说上两句吗?

生答:……

3、 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

生答:临风之草 迎霜之菊 竭泽之鱼……

师简介季羡林先生本人 《牛棚杂记》

4、 这是生命萌发,蓬勃发展时所体现的生机盎然,顽强与美丽,那面对生命的凋零,老人又是怎样去看的呢?文章中有一段关于莲瓣凋落的描写,请一位学生朗读,思考这是一种什么境界?

生讨论回答

师提示:“风乍起,一片莲瓣坠入水中”,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实,微风已拂不起半点涟漪。望着坠落的莲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宁静,这便是对生命的.彻悟。这瓣荷花,曾饱尝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生命的快乐,而此时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飘逸,如此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

5、 小结: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四、探究主旨

师:同学们,荷花正因其顽强的生命力和面对生命凋零所表现的超然脱俗而尽显风韵,成了牵动作者情怀的挚爱,也成为我们眼中的一道风景。

(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你又如何理解“季荷”这一称呼?)

这是周一良先生所赐之名,引导学生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来理解,体会作者借荷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对顽强精神和豁达人生境界的追求。荷如人,人即荷,作者与“荷”在精神世界是融合的。

五、本课结语

自然界的万物生生不息,它们以风姿装点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们以生命启示了心有灵犀的人们。季羡林老人从荷花的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感悟到了生命的美丽和顽强,那我们也学习季老先生去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去发现美,去探求美的真谛吧

  六、布置作业 搜集写荷花的诗歌,体味鉴赏,探讨作者对荷花的深层思考。

《清塘荷韵》教学小结与课后反思

上过本课之后,先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对文本的把握、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探究也可以。学生吧,上课时也能够积极配合,课堂气氛很融洽,学生对季老的人生感悟理解了,很有感触的,我当时看到他们那清澈的眼神,内心是无比激动的。之所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可能与学生反复读课文有关。因为这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比较深奥,课前很是担心学生的接受能力,怕他们理解不到文中表现的理趣,理解不到季羡林先生在本文中所渗透的禅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在反复阅读中逐渐体会作者的深意。另外,我觉得教师的引导也比较到位,使学生不知不觉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走进藕花深处,去寻幽探胜。

现在冷静地思索,感觉本课上得不尽如人意,具体分析如下。

美中不足,我觉得在体会荷花的飘零美时,教师的引导完全可以更精炼一些、更透彻一些,这样可以避免课堂拖沓,节省出时间,不至于拖堂了。

问题探讨: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 这个问题设计得不错,但是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没有深入思考身边的人和事,只是从读过的课文里找例子,没有新意,这也是他们作文写得浅薄的原因之一。教师结合季老的《牛棚杂忆》,讲讲逆境中的季老顽强生活学习的事迹,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啊。比如许多社会底层的人。

对“荷之韵”的理解,我认为不仅是生命力顽强,还包括它的美丽、恬淡和对生命的彻悟等。比如说““风乍起,一片莲瓣坠入水中”,”,这是历经苦难之后的荷花的从容与淡定,它走了,走得如此飘逸,如此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 。这是86岁高龄的季老对生命的感悟与参透,不可轻易丢掉的一笔。我在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生理解不到位也没有深究,很可惜。

此外,对于美文要美读,我这节课做得不太好。只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是很不够的,还可以对重点段落精读,美读,在读中品味文章的意蕴。比如,课文6、7、8段,描写荷叶、荷花的精美语段,很有嚼头,适于美读。